华侨、碉楼之乡_1000字

开平——著名侨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香港、澳门, 广州东北110里处是“华侨之乡”、“建筑之乡”、“文化艺术之乡”,更是著名的“碉楼之乡”。 她以其迷人的风采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侨和社会名流前来投资兴业,为这颗耀眼的明珠增添了无限光彩。 悠闲的湖水,传递着浓浓的侨乡情怀。 潭江水,你有慈母的温柔,也有战士的刚毅。 潭江,您养育了多少爱国爱乡、为人民牺牲的英雄儿女; 您孕育了多少勤劳、聪明、睿智的子孙! 你们为侨乡建设奉献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潭江,是你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潭江的水是那么清澈,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的小鱼小虾; 潭江的水是那么绿,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每年端午节期间,我市在潭江举办“龙舟争霸赛”,场面极其热闹。 现场观看比赛的群众络绎不绝,其中有市民、港澳台同胞、外商等。 他们不仅看比赛,还招商引资,让各国客商了解了开平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民的精神文明。 开平碉楼和村落是开平人的骄傲,也是武夷人的骄傲。 开平碉楼和村落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罕见而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 开平大规模修建碉楼时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 外来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 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被中国农村群众积极接受。 西方建筑艺术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我们面对外来先进文化时的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开平碉楼建筑汇集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比如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洞、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门等。而伊斯兰风格、欧式城堡构件、葡萄牙建筑的骑楼、文艺复兴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开平随处可见。 这些不同风格、流派、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它们和谐共存于一处,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风格各异、类型各异的外国建筑艺术扎根于中国乡村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堪称首创。 远远望去,岗楼像站岗的哨兵; 走近一看,在众多树木的掩映下,瞭望塔就像一位披着轻纱的少女。 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里,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碉楼,旁边有一棵枝条参差不齐、绿油油的松树。 瞭望塔的清晨是一种安逸宁静的质朴之美,而傍晚则是一种辉煌悲壮的庄严之美。 这一刻,一切都寂静无声,一切都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光。 远远望去,瞭望塔变成了剪影。 在这里,造型各异、概念奇特的碉楼成为乡村独特的景观和识别标志; 在这里,开平成了我们避风挡雨的家园; 这里,人、碉楼、民居、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成为一道美丽奇特的人文景观。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金山中学一年级:陈迎音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