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精神_1000字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喜欢竹子。” 我从小就对竹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种不平凡的爱。 翠竹纤细,亭亭玉立。 它的身躯修长,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身姿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壮汉。
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腹中空”。 把竹子纵向切开,里面只有横向的竹段,没有别的东西。 我国有句成语叫“谦虚如谷”。 虚是谦虚的意思,意思是心之谷就是谷。 整个成语解释为心卑如谷。 竹子的“空腹”恰恰将它的谦卑表现得淋漓尽致。 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就要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永远不满足。
谦虚,这是竹子最卓越的精神!
不仅如此,它的每一步成长都留下了痕迹。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困难不能使人畏惧挫折,更不能退缩。 竹节足以证明这一点。 生动详细地记录了竹子的成长历程。 这不给人们一些启发吗? 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当我们做一件事或者学习一门技能时,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地去做。 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前进。 不要太急于求成。 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这和我国春秋时期宋人“拔苗助长”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农作物应该按照自然规律缓慢生长。 人们把它拔起来后,似乎幼苗一下子长高了许多,但结果却是不可避免地死去。 我们的干部不也应该吸取“育苗促长”的教训,一步步去做吗? 竹子不开花。 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美丽。 它没有玫瑰的引蝶香气,也没有茉莉的诱人香气。 竹子质朴,不炫耀,不炫耀,所以不被人们注意。 在五彩缤纷的春天,它更不受欢迎。 但其独特的美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他们的最爱。 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擅长画竹,而且在生活中也用竹来比喻自己。 他曾在《竹》诗中写道:“一截又一截,千枝万叶,我自己若不开花,便免去戏弄蜂蝶。” 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巧妙地抓住了竹子不开花的特性,表达了宁守本性,不求恩惠的态度,也是竹子品质的写照。 。 春天,竹子并不引人注目,但到了冻土结冰的冬天,只有松、梅为伴。 因此,人们亲切地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竹子能经受严寒和风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画竹》诗曰:“新竹高过老竹枝,全靠老枝支撑。明年有新竹,十尺龙孙饶风池。” 竹子写得惟妙惟肖。 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竹子的根很深。 郑板桥在《竹石》诗中写道:“坚定青山,永不松懈,根本在碎石中,经受东、西、北、南的打击,依然坚强。” 俗话说:“根深,叶茂”。 我们必须打牢基础,发扬坚强的竹子精神,才能取得成功。